给孩子一个有安全感的童年
心理学家:“童年虽不能决定一切,但是长大的一切可能都和童年的经历有关。”
孩子生活方面的安全是做父母的最关注的。高层楼房我们会装护栏,家具的尖角我们会贴上软软的胶垫,家用小汽车也装有安全椅,在景区里玩都有一根牵着孩子防止孩子乱走的母子绳,家里的床有护栏,地板上贴了泡沫板或地毯,等等。在孩子物质生活的安全方面父母已经很尽心,但还是会出现无意中置孩子于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的情况。
因一时疏忽而给孩子带来的不安
我有个朋友带了个三岁的女儿回老家。孩子困了,朋友就把她抱进楼上的房间哄睡了,出来时把屋里灯关了,又怕吵醒孩子,就把门也关上让孩子一个人屋里睡觉。大人呢,就在楼下房间聊天,聊着聊着就忘了时间。突然听到孩子楼上大哭,朋友赶紧跑上去。原来是孩子晚上醒了,发现屋里黑乎乎的,环境陌生,爸妈也不在,吓得哭起来了。爸妈花了好长时间安抚孩子,他才重新睡着。从那之后,孩子睡觉都得开着灯,因为他怕黑。晚上还经常做噩梦,尖叫着惊醒。这些情况表现出来,孩子潜意识里就是有不安全感。当然,安全感还是可以重建的,只要以后注意,慢慢就能帮孩子找回内心的安全感。
大人的紧张让孩子更害怕
有一天,贾老师和朋友在商场乘坐电梯去6楼准备去看电影,刚进入电梯就遇到了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小女孩,哭着抱住我朋友叫妈妈。贾老师赶紧俯下身轻轻地拍拍小女孩,对她说:“别哭,我带你去找妈妈,刚才你是从哪一层上电梯的呢?”小女孩回答说不知道。于是我们带着小女孩回到了一层,小女孩的妈妈正焦急地在那里等待。孩子一见到妈妈,立刻哭着跑过去紧紧拥抱她。然而,妈妈却把孩子推开,开始责备她:“你刚才去哪里了?你怎么能随便跟陌生人走呢?”看到这一幕,贾老师忍不住提醒妈妈说:“您先别忙着责怪孩子,她刚才可能受到了惊吓,您先抱抱她,安抚一下她的情绪。”这位妈妈醒悟过来,感激地看了看贾老师,便停止了训斥,抱起孩子。孩子也随即停止了哭泣。
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,就会给与妈妈走失的孩子内心遗留下不安的体验。贾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孩子眼神中的不安全感。然而,那位妈妈虽然疼爱孩子,在关键时刻却没有注意到孩子心理上的恐惧感。
在类似事件发生当下,在孩子情绪稳定之后,如果父母能保持耐心地与孩子交流,进行安全教育,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感,消除这个心理隐患。
校对 庄武